欢迎访问诸暨在线文学专区! 诸暨在线人才交流网 | 诸暨房网 | 购车网 | 五金机电市场 | 油漆市场 | 珍珠市场 | 袜业轻纺市场 | 五金水暖市场 |
 
诸暨资讯 | 政府部门通知 | 公共服务中心 | 招投标信息 | 百姓论坛 | 便民服务 | 法律咨询 | 诸暨概况 | 诸暨旅游 |
诸暨商讯 | 二手市场 | 网上商城 | 互助信息 | 交友中心 | 许愿墙 | 文学频道 | 摄影专区 | 诸暨QQ群 | 企业建站 |
我要投稿
 
丹山赤水神仙宅-柿林漫笔
作者:草木皆醉  2023/11/28   被浏览 958 次  评论 0
 丹山赤水神仙宅-柿林漫笔

宁波余姚柿林村环境清幽,云气缥缈,别有洞天。自东汉以来,这里曾是道教修炼圣地。北宋科学家、政治家沈括跟村庄始祖同属沈氏族裔。村里的风景名胜“丹山赤水”四字出自宋徽宗御书亲赐。

日前从岱山访东沙古镇返甬转车,傍晚抵阳明故里余姚,约会浙师老同学潘兄,承蒙热情接待,晚餐后陪同夜游阳明山。翌晨,在潘兄府上早餐后,到城乡公交站上车。他将现买的小笼包子、茶叶蛋交给我,叮嘱:“进山路远,带着路上吃。”

古村位于城市东南45公里处与鄞州接壤的峙岭。车过梁弄镇,便上山盘旋逾百余道弯,攀上羊额岭,抵大岚镇。徒步往奉化溪口方向,沿公路到蜻蜓岗岔路往东,一路经四马亭、黄泥岭……人走在山岭上,天低路迥。往下看,两边山坡梯田青翠碧绿的茶蓬,一行行,整整齐齐,仿佛经过园艺师的精心设计,想必是余姚名茶“四明龙尖”了。时有山民将一袋袋新摘的茶叶车运、肩挑而过。近2个小时跋涉,到狮子岩,公路盘旋而下,忽然发现走进了大山的怀抱。景区管理处沈经理相告,下面就是柿林村。噢,树丛中掩映着大片鱼鳞似的青灰瓦背……

村庄坐落在山腰里。顺石级而下,竹林夹道。路困人渴漫思茶。进村,看到就近一户村民家的天井里有自来水龙头,遂取出旅行杯接水,喝了一口,好沁甜哦!原来是泉水,没有一点漂白粉的气味。农妇见了说,泉水是淘米洗菜的,我们都喝井水。见我热汗涔涔,坦然邀我进屋歇息。一边用铜勺舀了缸里的井水,再往大锅灶添柴生火。水开了,给我泡了一杯新茶,自家采摘炒制的,清香缕缕。闲聊中,知道本村人都姓沈,她是外姓,娘家在鄞县。一双儿女都在外面打工,逢年过节才回来。平时两老相依为伴,靠山吃山,自食其力。桌上有一碗拌了盐的水煮竹笋,是她家常见的饭菜。我尝了一吊竹笋,有点咸。也许,这在都市赶饭局又想降血脂的食客眼里,略经后厨加工却是一道不错的绿色环保佳肴。刚才闲聊时听说她有胃病,怎么也吃竹笋啊!时近中午,我拿出干粮,四只肉包、四只茶叶蛋,各取其半,分给农妇。她笑着摆摆手婉拒。我说,余姚老同学送的,不要在意。你胃不好,东西凉了,要蒸热了吃。辞谢时,她又将我的杯子里添满茶水。心想,山里人淳朴,家境清苦,待人却很厚道。

村舍依势而筑,高低错落。山居大都以块石垒墙,敦厚结实,久经风雨考验。也有砖砌的,粉墙斑驳。原木搭建的门楼、木栅栏的窗户,被炊烟熏黑了的楼板,屋檐下堆叠的劈柴、屋角的大水缸……皆出于因地制宜。村路小径曲折,或石级,或斜坡,纵横交错,迂回曲折。有的路从住户的篱笆院子前面或屋后的竹园里通过,那里放养土鸡。还有的,这家前门斜对着那家后门,倘若为图方便,可以从邻家穿堂抄近路。村坊里,白天几乎家家开着门,或虚掩着,可谓鸡犬之声相闻,日常相互往来。

老宅之间的窄巷里,有的挂着几盏大红灯笼,点缀着灰褐的外墙,格外醒目,有一种吉祥的气氛。还有的在屋檐挑出“赤水旅社”、“丹山饭店”之类的青布牙边旗幡。据刚才歇息过的那家农妇介绍,这样的饭店旅社,村里有20几家。可以想见,慕名“丹山赤水”的观光客还不少呢!

村中有古井,名曰“同心井”,开村始祖所掘,清澈通明,甘冽可口。全村同饮此井,有“一口井饮千丁”之说,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还有“气象井”之说:“大井水满天要晴,大井水浅要落雨。”这口井没有井圈,像一个小池塘,水面漂着一两片树叶。古井的三面驳有石坎,一面筑有石级,像一个小小的埠头。村民汲水时不用吊桶,而是弯腰或蹲下来,伸臂用水桶一舀就行。

沈氏在这里血脉相传,生生不息,已有600余年历史。村东北有沈氏宗祠,系村里族长文爵公建于清道光四年(1824)。沈氏祖训8条:礼、仪、廉、耻、孝、悌、忠、信。祠堂大门有楹联云:“面水临山幽心所止,兴廉举孝令德之光。”祠内忠清堂,悬“文肃世家”、“钦旌节孝”、“簪纓济世”、“科第传家”诸匾。中堂供奉始祖画像。墙上史料介绍沈氏宗族历史渊源:西周初年,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被封于沈(今河南平舆北)。公元前506年,姬姓沈国被蔡国并吞,沈国后人就以沈氏为姓。春秋时主要在河南、湖北繁衍,东汉时有族人迁入浙江,至唐宋,成为名门望族,活跃于政坛者有唐代状元、御史,宋代中书侍郎、户部侍郎、礼部尚书、翰林学士、御史中臣、前军都督大元帅,还有宋徽宗的东床婿。其中,宋仁宗嘉佑进士、翰林学士沈括为沈氏24世祖。至元末,沈氏45世祖林十五公沈太隆因不喜繁华,避尘绝世,从余姚姚江灞口一路至四明寻幽探胜,见赤水溪两岸风光旖旎,口占一绝:“洞天腹地甚奇哉,不染人间半点埃。相土择宜居此乐,峰头唯有白云来。”遂携妻儿筑庐,为柿林村始祖,耕读传家,儒风远近闻名。

祠堂附近有莲峰庵,早于沈氏宗祠,旧为道士居住修真之地。庵门屋檐悬2盏红灯笼,大门两边对联云:“九陌红尘飞不到,十洲清气得来多。”庵内供奉各路神仙和历史名人偶像。据村里长者介绍,柿林村周围山峰状似硕大莲花,村庄位于“花心”,庵因此得名。

出村往西北渐行,山径蜿蜒,两旁闲花野草簇拥,古木参天。行至一处有院墙,石级高耸。院门前分植2棵古银杏。院内修篁婆娑,有亭翼然,曰“御碑亭”。据余姚任教的浙师学友潘兄介绍,相传东汉年间,上虞令刘刚、樊云翘夫妇慕此诸峰巍然,林壑幽美,遂隐居修道。得道后,从皂荚树缘木升天。于是,此地成了道士修真养性之地,被尊为中国道教第九洞天。唐宋两朝更显兴盛。北宋政和六年(1116),笃信道教的宋徽宗御书亲赐“丹山赤水洞天”,后世遂勒石立碑于此。揣摩亭内石碑上的行楷瘦金体,秀逸工致。赵佶御书使沈氏山村蓬荜生辉,如柱联所云:“名山枕秀翰凝碧,胜迹当芳读瘦金。”

毗邻有梦溪草堂,掩映在古松老杉之中。堂内置明式桌椅,中堂挂沈括画像,对联隶书“梦溪穷理渊源达,妙笔生花翰墨香”,书架上陈列沈括著作。这里是沈氏族人当年读书之处。沈括晚年谪居潤州(今江苏镇江),筑梦溪园,著有《梦溪笔谈》,草堂“梦溪”二字本出于此。

循草堂前面石级而下,渐入佳境。满目苍翠,山风拂面,头顶古柯交错,树冠如盖,脚下曲径逶迤,幽深宜人。行至山坳,但见群峰拥翠,壁立千仞。山麓筑有道观,围以杏黄院墙。院前临水,曰“赤水溪”。顺溪而下,有白水潭、青龙潭、华盖潭、灵龙潭和秋水长滩。溪上有赤水桥,单孔石拱,始建于清咸丰九年(1859),历时三年。该桥由村人沈云章发起捐造,以丹山红石砌成,工艺精湛。1922年重修。桥面正中镶一方石板,有荷花石雕。桥栏有4个望柱,顶端有球形纹饰。相传很久以前,有位仙人在悬崖峭壁宰羊,羊血流淌而下,染红了崖壁。因此,丹山石壁又名“杀羊岩”。山下有溪,原名“双鹿溪”。丹赤的崖壁映红了溪水,故名“丹山赤水”。此刻,你仿佛置身于虚无缥缈的神话境界,平添了一份侠骨仙风……伫立桥头仰望,群峰中有一摩崖裸露,呈赤色,上有刻石“丹山赤水”,乃瘦金体神韵,居高临下,皇气凛凛。

流连峡谷,四围青山环抱,溪水淙淙,山鸟啁啾,野草芬芳。身历其境,如柳宗元《永州八记》中所述“清泠之状与目谋,瀯瀯之声与耳谋,悠悠而虚者与神谋,渊然而静者与心谋”。传说“八仙”之一吕洞宾曾仙游来此,在丹山石壁顶端播撒仙药以济世。据载,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、史学家黄宗羲为编撰《四明山志》,于崇祯十五年(1642)携诸弟子入四明山考察,踏遍四明群峰,亦在丹山赤水留下足迹。

在柿林村,山水风光与山乡风情相得益彰。村后的名树园,林木葱茏,其中有一株古松、五株古香榧树、一株千年白桃花树,分别寓意“福、禄、寿”,寄托沈氏宗族人寿年丰的良好愿望。特产茶叶、竹笋、杨梅,还有野生猕猴桃。倘若清秋时节,村里“绿阴蒙蒙,朱实离离”,屋前屋后的柿子树结满了品牌水果“丹山吊红”,享有“红红瓶,绿绿盖,千人走过万人爱”之誉。

“丹山赤水神仙宅,布袜青鞋作胜游。”这是明代诗人高彝的诗句。柿林村地处四明山腹地,平均海拔550米。来这里访古探幽,敦厚纯朴的民风给人回故乡一样的亲切,你还会因丹山赤水的野趣而“物诱气随,外适内和”。

2008/5/11 夜宿余姚5/12 于大岚镇柿林村(史料据浙师学友潘兄与柿林村碑记及村里长者介绍,在此致谢!图文版载2023/11/8 草木皆醉微信公众号)

 
评论 0 篇
发布评论
作者:
邮箱:
主题:
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
 
 
 
地址:浙江省诸暨市暨东路70号诸暨日报报业大楼 客服电话:0575-87020951 87016337 87013038   联系信箱:zxb@zhuj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