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诸暨在线文学专区! 诸暨在线人才交流网 | 诸暨房网 | 购车网 | 五金机电市场 | 油漆市场 | 珍珠市场 | 袜业轻纺市场 | 五金水暖市场 |
 
诸暨资讯 | 政府部门通知 | 公共服务中心 | 招投标信息 | 百姓论坛 | 便民服务 | 法律咨询 | 诸暨概况 | 诸暨旅游 |
诸暨商讯 | 二手市场 | 网上商城 | 互助信息 | 交友中心 | 许愿墙 | 文学频道 | 摄影专区 | 诸暨QQ群 | 企业建站 |
我要投稿
 
万山环立仰秦望-“之江”忆
作者:草木皆醉  2022/11/29   被浏览 1761 次  评论 0
 万山环立仰秦望-“之江”忆

她淡出人们的视线已久……已久,依然枕山面江,与千年古塔为邻;依然聆听六和梵音和鸣,看钱江潮起潮落。她就是昔日的之江大学,旧址上,是今朝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。秋日里,我兴匆匆走近她,探访岁月不老的容颜。

从江边拾级而上,半山腰古柯交错,林木葱茏,枝叶间露出“老之江”的红砖墙身影,似曾相识。在杭五中读初中时,我们几个同学少年结伴拜访潘老师。他是这里的大四学生,我们的实习老师,戴一副黑框眼镜。当时,“老之江”院系已经拆分多年,这里改称“浙江师范学院”(杭州大学前身)。校园里郁郁葱葱,异国风格的建筑群,诸如钟楼、慎思堂、都克堂、图书馆、科学馆、宿舍楼……一座座依山势而筑,参差错落。哥特式的尖顶、古罗马式的圆柱、拱形门、扇形窗,该是这座原美国教会大学的“雕栏玉砌”。回首间,秋月已老,春水东流,往事知多少?

“老之江”位于秦望山,在五云山与月轮山之间。这里,从江岸到山腰是一处相对宽阔的丘陵,环境幽静。因为地处钱塘江弯曲处,江面呈“之”字形,学校故名。自1911年从城内大塔儿巷的育英书院迁新址于此,更名之江学堂,三年后改名之江大学。校园占地650亩,建筑面积7万余平米,计楼房20余幢,设文、理、商、建筑四科。民国元年(1912)12月10日,孙中山先生由上海都督陈其美、浙江都督朱瑞陪同,专程到访“之江”并发表演讲,勉励在校师生“立鸿图之志,投身革命洪流,为振兴中华、实业强国而奋斗”;与师生共进午餐,在慎思堂前的大草坪合影留念。

主楼慎思堂,红砖墙体,大门门廊排列4根古希腊爱奥尼圆柱,柱头装饰涡形花纹;上方带露台。作为教学大楼,当年群贤毕至,名师荟萃,师生济济一堂。春风化雨,杏坛人才辈出。建校以来,无论在校园里,还是在抗战流亡途中,都留下了知名校友的足迹,诸如:国学大师钟泰、英语教授陈望道(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翻译第一人)、一代词宗夏承焘、经济学家李培恩(校长)、教育家林汉达、外籍教授赛珍珠、现代作家郁达夫、文史学家王驾吾、铁路工程学博士廖慰慈、“中国雷达之父”束星北、“汉语拼音之父”周有光及其夫人张允和(“合肥四姐妹”中的二姐)、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朱生豪、语言文字学家任铭善、敦煌学大师蒋礼鸿、“中国外科之父”裘法祖、胸外科专家沈克非、建筑设计专家金嗣炘、数学家张理京、文学家施蛰存、“雨巷诗人”戴望舒、作家潘希珍(电视剧《橘子红了》原作者)、散文家陆蠡、文学评论家戴杜衡、作家张天翼、散文家袁鹰、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、经济学家胡继瑗、法学家叶秋原、前北京副市长吴晗、前上海副市长金仲华……等等。他们当中,有的为人师长,诲人不倦,哺育桃李芬芳;有的学业有成,闻名遐迩,是国家栋梁。

主楼前,一方绿茵茵的大草坪,生机勃勃,洋溢着青春气息。南面与之遥相呼应的钟楼,又名同怀堂,文艺复兴主义风格,简约典雅。正立面设白色圆柱古典门廊,前后有拱形门贯通,屋檐和廊檐均有浮雕花饰,优雅精致。三层楼顶部,四面安装巨型罗马字大钟,逢整点敲钟报时。钟楼为该校地标性建筑,由校董、当年《申报》创始人史量才出资建造。

慎思堂西北,有都克堂,以捐建者名字命名;又名育英堂,原礼拜堂,俗称“小礼堂”,是教会大学的象征性建筑,由礼堂和塔楼组成,双面尖顶,青灰砖石,哥特色风格。在这里,1923年,近代生物学家周建人应邀来校举办“性教育讲座”。1925年,国民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莅临该校发表演讲,并为即将创刊的校刊《之江潮声》题词“思潮发展”。1926年,北伐军攻克杭州,之江大学广大师生群情激昂,临时组织红十字会救护队,救护伤员,并腾出都克堂作为临时救治场所。

小山坡上的图书馆,融合了古典拱券、柱式和三角形山花等建筑元素,接见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建筑风貌。科学馆的建筑风格类似图书馆。最高处的建筑是上红房、下红房、灰房,誉为“三姐妹花”,圆拱门廊,雕花廊柱,古罗马建筑风格。1948年前后,之江大学参与创建者、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(前燕京大学校长)曾寓居下红房。

校园里,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也很丰富。1918年,华东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在这里举行。校园东北面是“情人谷”,山谷间有人工湖,名“情人湖”。湖上架桥,名“情人桥”,满载韶华时光的浪漫情缘。据说,在慎思堂右侧原学生宿舍东斋二楼最西边的朝南房间,住过后来成为翻译家的朱生豪。他在校园里的“之江诗社”初遇民国才女宋清如。他俩流连情人湖畔,听水望月,闻三秋桂子、十里荷香。他在灯下写过情诗:“不须耳鬓常厮磨,一笑低头意已倾……”可谓“情深深意濛濛”。

上世纪二十年代初,时任校长、在杭出生的司徒雷登胞弟司徒华林以校歌励志,请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、著名教育家马叙伦(后出任新中国高教部长)作词,美国音乐家H.H.Godfre(戈弗雷)配曲,雅名《美哉之江》。于是,之江大学校歌回荡在秦望山:“门对江潮,沧海日,六和月,万山环立仰秦望。学以济时,诚为体,仁为用,服膺校训为民光。唯之江是我母校,雄秀甲天下,学府辉煌!齐努力,东西文化阐扬,济济沧沧,英才共一堂……”那音符、那旋律在校园在抗战流亡途中飞扬,激励振兴中华,催师生奋进。

新世纪初,之江大学旧址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,近年还立项修缮。这次,想看看经过“文保”修缮后的“老之江”。听说慎思堂门楣上的英文字母题刻“SEVERANCE HALL ”,系捐建者赛佛伦斯先生的名字,当年碍于历史原因,曾用砖封禁。如今还其历史原貌,露出真容。据学者称:“近代美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学校,以宗教的形式推广教育,却不是中世纪的神学院,而是在尘世中饯行上帝宗旨的清教徒传统,充满了格物致知的理性精神。”眼下,碍于疫情,门卫告知不对外开放,无缘再访。

踯躅在大门前,瞥见路边山崖镶嵌一块“浙江大学之江校区”米黄色石碑。其中的“之江”二字扑入眼帘,尽管“同名不同姓”,倒也让人萌发“燕归来”的遐想。对于名校,有研究者认为,大凡以名师为基础、气节为底蕴、人才辈出为使命,有着辉煌的历史和跨世纪的荣光,且拥有优雅的学习环境。例如:哈佛、耶鲁,是数位美国总统的诞生地,也是诺贝尔奖项得主孕育的摇篮;牛津、剑桥,前者是英国大学之母,后者是自然科学的麦加、经典物理的摇篮;莫斯科大学,是几乎所有俄国名人、科学家的母校;清华、北大,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;浙大,有着“求是精神”和享誉“东方剑桥”的历史底蕴……

遥想当年,“老之江”从清道光二十五年(1845)的宁波崇信义塾,到1867年迁址杭州皮市巷的育英义塾、1897年大塔儿巷的育英书院,到清光绪宣统三年(1911)年初,迁至新址秦望山的之江学堂及后来的之江大学,至1952年院系拆分前,逾百余年。整个漫长的历史过程,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,涌现出一大批对人类文明发展、速进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知名校友,宛若昨夜星辰闪烁,并未消失在遥远的银河。

沿着蜿蜒的山道,向东漫步,时而触摸伟岸高耸的墙基砌石,刻满了痕迹,那是时代的烙印,让你去解读她的年轮密码;时而仰望山崖上绿树掩映的古老校舍,红楼“隔雨”(注),那是历史的背影,让你去揣度她的前世今生。

沿路的山崖边,沉寂着几条已经荒芜的石级小路,早已消失了当年的人语声和脚步声,也消褪了上山下山叠印的足迹。它们有的向东,有的向西,布满光影向上延伸,越过绿色铁网围栏,隐没在丛林浓荫中,抵达山腰的校舍。这,想必也是昔日“之江”师生上下山的通道。也许,导师钟泰、夏承焘先生们走过;也许,郁达夫、戴望舒师生们走过;也许,学子束星北、张天翼、吴晗们走过;也许,恋人周有光与张允和、朱生豪与宋清如们走过……山崖边,公路蜿蜒。路边,有个尖角小石柱路标,刻着“舜禹路”,莫非是因“学府辉煌,英才相聚”而名?

六和耸峙,钱江潮涌,河山万里,日新月异。当年,之江大学在国内大学中率先实行学分制,并在本科生进校时试行导师制,办学成果名列全国前茅,雄秀甲天下;如今,她的建筑群是一份厚重的文化艺术遗产,她的校歌《美哉之江》在历史的天空回响……

2022/10/11 于之江大学旧址前 10/16-19 稿 10/21-23 修改并配图(史料及下载图片据校史及网络 在此一并致谢)

【注】典出李商隐《春雨》诗句,借此比喻无缘再访,只能隔离仰望旧址楼影。

 
评论 0 篇
发布评论
作者:
邮箱:
主题:
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
 
 
 
地址:浙江省诸暨市暨东路70号诸暨日报报业大楼 客服电话:0575-87020951 87016337 87013038   联系信箱:zxb@zhuj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