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诸暨在线文学专区! 诸暨在线人才交流网 | 诸暨房网 | 购车网 | 五金机电市场 | 油漆市场 | 珍珠市场 | 袜业轻纺市场 | 五金水暖市场 |
 
诸暨资讯 | 政府部门通知 | 公共服务中心 | 招投标信息 | 百姓论坛 | 便民服务 | 法律咨询 | 诸暨概况 | 诸暨旅游 |
诸暨商讯 | 二手市场 | 网上商城 | 互助信息 | 交友中心 | 许愿墙 | 文学频道 | 摄影专区 | 诸暨QQ群 | 企业建站 |
我要投稿
 
诸暨那些老街老弄的百年变迁
作者:清风徐徐  2019/10/25   被浏览 5938 次  评论 4
 老县城的街弄格局沿袭着古时城邑的建制,也即以南北道路为“经”,东西道路作“纬”。经纬编织的城关通衢中,贯穿狭窄幽深的小巷小弄,形成商肆集中有序、民居鸡犬相闻,经纬分明,错落有致的市井街区风貌。

岁月无言,时光流逝,曾经的老街老弄,或容颜俱损或消失殆尽,然无论如何沧桑巨变,它们给这个城市留下的历史印痕,却是怎么也磨灭不去的。
1995年4月拆毁前的文庙大成殿(杨士安 摄)

[铺前街]

昔日的铺前街也即现在的红旗路东边一段。说起铺前街的来历,还与古时的邮驿有关联。

宋代,诸暨设立“急递铺”,作为传递官方文书邮件的机构。凡十里设一铺,每铺有铺司一人,铺兵四、五人至十人。当时,一遇官文过境即行递送,风雨无阻、日夜兼程。

据记载,彼时县城共十四铺,城内一铺名曰“县前铺”,铺前街也由此而来。

民国时期的铺前街,系县城的政治、文化中心。县署、民报社、警察局、教育局、文庙等皆设于街侧,文庙内及不远处的毓秀书院,有几所官办、私立的中小学校,罗五美纸笔店、文星斋等专营文具用品的商铺亦应运而生,其中始于宋朝的“陈生花”笔店,最为闻名。当然街上还有“穗馨园”饭店,赵同泰食品店等老字号。

解放初,铺前街与采芹路统称和平路。文革时又改和平路为红旗路。

东风饭店(前身穗馨园),人民法院、人民银行、文庙之大成殿、县人民政府、文化公园、红旗点心店、人民照相馆皆在此路上。

而今红旗路仍在,但所有的传统建筑已荡然无存,甚至于承载老城几百年历史的大成殿,也终未逃脱厄运。

[横街]

横街古称十字街。街口正对着城墙的中水门,东西走向的一条老街。

清末民初,禽蛋、鲜鱼、水作坊、磨坊、瓷器、杂货等行业多设于此。

每日开市,买卖鸡鸭鱼虾的百姓挤满街市,吆喝声、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。

街中的登仕桥,据说系南宋进士陆唐老授官之地,桥因此得名。颇有吾地崇尚读书致仕,耕读传家的寓意。

解放以后,摊贩外迁,作坊陆续搬离。及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命名为“横街路”。沿路有邮电局、土产公司、城关镇医院,城关财税所等单位,当然还有一些小店及居民的老旧住宅。

老城区的拆迁改造,使这条老街彻底泯灭,成了老城的一个记忆。

[万寿街]
最早,因街的西面,有大雄寺,寺内有万寿宫,街便以宫名。

街的中段旧有三官殿,殿旁著名的私立乐安小学,耄耋之年的老城关人好多在此上过学堂。

文革年代,曾改叫红卫路,后复原名。沿街原有搬运站、万寿街小学等。街东首一爿老式茶店,当时是老年人最常光顾之地。

不知从何时起,提起万寿街,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这里的蒸菜,渐渐形成城区小有名气的蒸菜一条街。

[半爿街]

老城东门至下水门,沿城墙根短短一条街,一半有店一半没有,叫做半爿街。城墙内叫里半爿街,城墙外称外半爿街。

半爿街旧有裁缝、染坊、铜锡铁铺等。外半爿街,由于临江之便利,广布茶坊酒肆、货行堆栈。

大跃进时城墙拆除,老百姓乃称半爿街。

街西侧从北到南有大桥饭店、洗染店、朝阳理发店、钟表店、新华书店等商店,曾热闹一时。

现今,半爿街已变成浣纱中路一部分。

[执笏街]
明清时,是横街至学前湖的一条小街。解放前多药店、当铺。较为出名的有“积裕当铺”和“益寿堂药店”等。1932年万盛钱庄也设此街。

解放后,店家纷纷迁出,遂成为居民住宅,沿街单位仅电影管理站一家。
如今,此街已成为老县城的一段历史。

[上、下大街]

大街,亦称为县前直街,曾是诸暨老城商业最繁盛区。

旧时,以中水门、横街口为界,以南称上大街,以北为下大街。

几百米的大街上,几乎集中了城内较大的南北杂货、绸布、百货、食盐、酒酱、肉铺等商店,可谓是店铺云集,买卖兴隆。值得一提的,民时诸暨的四大钱庄,除万盛钱庄之外,其它恒昇兴记、同和昌记、同泰祥等三大钱庄均在大街上经营。

出得大街,浦阳江边却又是另一番景象。

从中水门拾级而下,江埠头泊满大小各式货船,装货卸物,紧张又忙碌;客船一靠岸,旅客争先恐后,人如潮涌。

民国时,大街改称中正路,1952年更名解放路。此后,解放路一直保持着商业大街的辉煌,路两侧百货商店、食品商店、人民医院门诊部、邮电局、工农饭店、解放旅社、剧院等建筑鳞次栉比,缤纷杂陈,空前繁荣。

解放路今已改名浣纱中路,残存的中水门依然孤寂地伫立那里,淡看春去秋来,默默见证老诸暨的变迁。

[西直马路、青年路]

解放前,采芹路往西有条南北向街道,路口以南叫西直马路,以北则叫青年路。1966年,两路合称人民路。

当年的人民路,北经丫路头铁路道口出城,直通杭金线,向南可达老火车站及汽车老站,沿路有各类商店、单位,为城区沟通南北的主干道及商业街道之一。

现如今称人民中路。


[后街]

据《国朝三修诸暨志》记载:“自大雄寺转北达南里许,俱名后街。”

后街成于何时,已难稽考。但据史料,此街在明清已相当繁华。

因背倚十里长山,历来是致仕官员、富商大贾的择居风水宝地。

旧时,街北有明万历进士、安庆知府杨肇泰府第(俗称“杨衙”);街南朱家弄有含山知县朱长庚故居等官舍。

除了官宅,当时街区典型的江南民居比比皆是,其中王、郦、杜、陈等四大家族的老台门赫赫有名。

民国时期,姚舍山南称西隅后街,以北叫北门大街。抗战胜利后,统称雪耻路。解放后更名为光明路。

当年的光明路全长800多米,古旧斑驳的石板路,路两侧尚有20多条弄堂,尽是些民宅,大多为花窗雕檐的明清老建筑,间有粮食局、城北小学、百货文化用品批发等单位。

旧城改造后,以前古风犹存的光明路,被打造成仿古模样的“长弄堂商业街”。样式可仿,无法复制的是她的灵魂与性格。

现存的“杨衙”修旧如新,高墙四合,终日大门紧闭。透过门缝向内张望,宅院空空如也,石板道地细缝里野草疯长,草高盈尺。

昔年尊贵光彩的后街随风而逝。


[环城马路]

此路原为县城的北城墙。《重修浙江通志稿》载,民国廿八年(1939年),日寇占据杭州、威胁浙东,县长夏高阳恐有城反资敌用,遂下令逐段拆除旧城墙,北城墙被毁后即建成马路,取名环城马路。

后因此路直通太平桥头(其时叫诸暨大桥),路随桥名,始称大桥路。

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的大桥路,算得上老城关的热闹去处,沿路有电影院,有浴池,有小乐园,还有商店,成了当时人们休闲娱乐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。

而今大桥路依然,但已找不到旧时光的喧闹场景了。


[江东街]

从东门出城,走过太平桥,有一南北走向的老街,因街在浦阳江东岸,故称作江东街。

江东街分上江东、下江东。旧时,街上小店林立、行客商贩居多。沿江一带埠头,竹木、柴行等堆栈密集,水运十分繁忙。

名闻遐迩的鲍同顺酱园及协兴镬铺均在此街上。

至上世纪八十年代,沿街仍有酿造厂、锅厂等存在。

城市越江发展中,江东街整街湮没。旧址也即今天的滨江路。

除上述这些街道外,城内还纵横交错着幽静古朴的小弄,有不少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,无声地讲述悠悠的岁月往事。

[长弄堂]

旧时,后街靠北有一条弄堂,周围居民习惯叫它“长弄堂”。

或许当初与其他弄堂相比它最长,故一直这么称呼。

在诸暨,素有“掼掉讨饭棒,勿可忘记长弄堂”的老古话,教导为人处世、毋忘根本之道。

可惜,长弄堂现已淹没于绿城房产的水泥森林中。

[四眼井头]

原弄内有口古井,井底相 通,其上置四个由青石凿出来的井圈,井水清冽,长年不涸,传说西施与郑旦曾于此井媲美。

现水井已填,旧址尚存。

[香店弄堂]

位于火神庙湖东岸,即今暨阳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西侧及胜利路一部分,弄长百步,宽约八尺,因旧时弄内多香烛小店作坊而得名。
上世纪六十年代末,香店弄堂遭拆除。

[高踏步]

昔日在香店弄堂北口,后通花园岭顶,因其原有20多级台阶,俗称“高踏步”。

经确认,这里曾是侵华日军在诸暨的两处慰安所中仅存的一处旧址。现胜利路21弄5号。

[龙角石里]

花园岭旧为官家花园,岭西北麓有龙角形状遗石陷于道,百姓俗呼此石为龙角石,龙角石里源出于此。
此地名今已消逝,称作花园岭1弄。

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地域文化与久远岁月痕迹的积淀,那它虽号称千年历史名城,其实质也不过是个徒有虚名的古城而已。

现时,一些旧城区的盲目拆迁再造,使得许多老街老弄成为一个个历史名词,也因此生发出许多乡愁与痛心疾首的感慨来。

于是,我将这些回忆碎片小心拾起,永远地记述在我的文字里,它们就再也不可能从此消失了。

 
评论 4 篇
评论者: 发表日期:2024/2/28

请问江东小街及浣东陈氏大宗祠、台辅坊和永泰坊原来在哪个位置?

评论者: 发表日期:2019/11/23

清风先生,拜读“变迁”,感触颇深,昨夜发随感,恐有偏颇,望海涵,谢谢!草木 11-23

评论者: 发表日期:2019/11/3

谢谢您的赏识,遥握!

评论者: 发表日期:2019/11/1

拜读欣赏!诸暨旧城的缩影。收藏了,谢谢作者清风徐徐老师!

发布评论
作者:
邮箱:
主题:
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
 
 
 
地址:浙江省诸暨市暨东路70号诸暨日报报业大楼 客服电话:0575-87020951 87016337 87013038   联系信箱:zxb@zhuji.net